倡导健康生活,推进科学防癌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正值第31个中国抗癌日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院联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基础肿瘤学/致癌因素与肿瘤预防/肿瘤分子生物学课程组,坚持带头发挥学科独特优势,以“倡导健康生活,推进科学防癌”为主题,以郑州大学为主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肿瘤防治科普宣传活动。本次系列活动紧扣“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旨,集知识普及、健康倡导、人文关怀于一体,传递科学防癌理念,助力构建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彦江、本科生辅导员刘畅、病理生理学系主任路静、支部书记赵继敏参加本次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和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的曹文波、莫赛军、何璐云、赵冉、张月腾、郭亚萍、周利婷、顾廷轩等教师和基础医学专业2023级2班、2024级3班的学生志愿者代表,他们积极、热情参与现场活动,共同托举了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
多维出击:构建“医教研宣”融合科普体系
作为肿瘤研究和《基础肿瘤学》课程的承担者,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深知“癌症并非遥不可及,科学预防尤为关键。”因此在专业课堂上,老师们将防癌知识巧妙融入教学内容,结合病理机制、致癌因素、早期筛查等多个维度,启发学生从“源头预防”角度,共同思考“科学防癌”这一公共健康命题。同时,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还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搭建起“基础教学—科普实践—媒体传播”的融合传播路径,推动防癌知识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提升公众防癌意识。
(病理生理学系基础肿瘤学课程负责人曹文波老师为学生们科普防癌知识)
走向公众:沉浸式传播提升科学素养
为了将“科学防癌”活动意义落到实处,在宣传周期间,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在校园主干道设置多组“防癌锦囊”展板。展板涵盖了癌症早期信号识别、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烟限酒、体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辅以图文并茂的视觉设计与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吸引大量师生驻足学习。同期,还精心制作了科普宣传页、折页手册共500余份现场发放,推动科普知识精准传播,让防癌常识“入脑入心”。“这不仅是知识普及,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自我提醒。”一位老师在展板前感慨道。
(病理生理学系基础肿瘤学课程组制作宣传展板)
(在基础医学院平台进行防癌科普视频宣传)
科普共创:凝聚师生合力打造防癌阵地
要使“科学防癌”深入人心,高校青年师生当挺膺担当,构建防癌阵地!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身体力行,特别组建“肿瘤防治科普志愿队”,由青年教师与学生组成,围绕“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创意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了防癌理念的宣传实效。在活动中,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发放资料,通过宣传册结合海报、详细讲解等方式,让防癌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推动科普向数字化、多元化拓展。活动吸引力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同学和留学生们的关注浏览。许多参与活动的基础医学专业学生表示:“学习防癌知识的同时,我们更理解了医学的社会意义,也坚定了未来服务健康中国的信念。”
(志愿者发放宣传页讲解防癌知识)
科学防癌:预警信号早识别,健康习惯早养成
本次活动基础肿瘤学课程组的教师们还贴心设置趣味科普展示区,让防癌知识潜移默化地深入每位参与者的心中。“持续咳嗽、声音嘶哑、消化不良、突发体重下降、无痛肿块……”在“警惕癌症六大信号”展示区,生动的插图与专业的知识,引导公众增强癌症早期识别能力。同时,展板结合“彩虹蔬菜”、“适量运动”、“体重控制”、“定期筛查”等建议,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大家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实现真正的“科学防癌”!
本次宣传周活动,向本科生开展了8场科普宣传,辐射人群超2000人次。活动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并得到了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用专业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倡导健康生活,推进科学防癌”的使命担当,为全民健康贡献坚实的力量。
(教师代表与基础专业志愿者参与本次活动)
(“肿瘤防治科普志愿队”教师与志愿者合影)
防癌宣传周每年一次,防癌宣传一以贯之!在向“健康中国2030”迈进的路上,我们用医学知识照亮希望的方向,用青春之力汇聚防癌的星火。防癌,从改变一点生活方式开始。防癌不妨“爱”,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的教师们以学术为基,以行动为媒,正携手社会各界构筑全民防癌防线,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让这个世界有“爱”无癌!
摄影:解晓凤、孙童童
撰稿:郭亚萍、周佳怡
审稿:路静、赵继敏
2025年4月16日
上一篇: 我院在热致癌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